菩提行经卷第四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62 菩提行经

 

 

  菩提行经卷第四

 

  圣龙树菩萨集颂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提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七

 

 如来智慧仁  为一切世间

 令求远离苦  是故智慧生

 真如及世间  今说此二法

 知佛真如故  说法而智慧

 彼世间凡夫  见二种相应

 害及胜害等  乃世相应事

 彼二事见已  见之乃为智

 智见世间性  是喻于真如

 此说无去来  智者无不见

 色等甚分明  乃世相应事

 不净而为净  智者喻有利

 为知世间故  是说世间性

 为见于真如  见以刹那住

 世间行相应  此行无过失

 知女人不净  异世诸害事

 谓佛福虚幻  使我云何信

 有情若幻境  云何复生灭

 彼因集和合  乃得于幻缘

 有情种子生  云何有真实

 杀彼虚幻人  无心性等罪

 平等心虚幻  罪福得生起

 真言力等持  幻境心无著

 以彼种种幻  种种因业生

 何有于一人  得于一切力

 若住于真如  或住于净戒

 如是即佛行  谁云菩提行

 因缘当断尽  幻化不可得

 因缘若断尽  无生而自得

 若不住疑妄  幻境而不立

 幻境若彼无  一切不可得

 如是即真如  得现于心体

 心如是若分  虚幻何由见

 心不自见心  世尊之所说

 如剑刃虽利  虽利不自断

 自性由若斯  复喻如灯光

 破闇然得名  而不云自照

 又若水精珠  体本唯清澈

 因青而有青  影现随众色

 非青而现青  如心而自作

 又如彼灯光  智者知此说

 智慧此开通  知者何所说

 虽开而不开  如人无所睹

 石女义不生  与此义不二

 亦同无心识  缘念无所得

 非念而别生  虚妄念如毒

 谓若因若果  为法而自说

 有谈眼药方  见瓶而无药

 若见闻觉知  此有而非有

 念断于苦因  此实念当念

 念念而无别  此心当平等

 前尘常惑人  了之无所有

 如幻而不实  妄心而自见

 住尘处轮回  喻空无所依

 住尘性亦然  亦无有所得

 若与不善俱  不善汝所得

 若心有取舍  施一切如来

 如是用心意  而有何功德

 幻境一切知  烦恼云何断

 于彼幻三毒  远离而不作

 知于烦恼心  彼作而未尽

 于彼得见时  空有意无力

 烦恼性非尽  与空而相杂

 至彼无所学  彼后乃得尽

 彼性而无得  亦复不能见

 彼性若无住  云何住此身

 若性而无有  身住于无性

 是性如去来  随现而无著

 劫树与摩尼  能如意圆满

 佛变化亦然  当为斯行愿

 喻法咒林树  咒成而枯坏

 毒等虽久害  彼彼皆消除

 菩萨之修行  所作诸事业

 菩提行最胜  佛树能成就

 以彼平等行  而住于寂静

 及作不思议  供养得何果

 随彼所行因  而得于彼果

 供养等真实  得果而称实

 云何得法空  实得解脱法

 不离牟尼道  当得于菩提

 汝不求大乘  何法求圆满

 二乘得成就  成就非圆满

 若彼所作因  怖畏于大乘

 别怖怖非实  此怖实名怖

 此法要当知  大乘之所论

 离此为他法  知彼外道论

 法乃僧根本  僧知法出离

 心若有着处  涅槃不可得

 解脱心无著  烦恼得消灭

 烦恼业消除  斯由解脱力

 爱取不相缘  以此无执持

 爱业而羸劣  是无有痴爱

 受爱得相缘  此受而有得

 安住有着心  是得名处处

 若心之不空  复得名为着

 心性若云空  如识而无得

 如应正等觉  所说之妙法

 是义乃大乘  大乘行平等

 说法之一时  了一切过患

 一味之平等  诸佛无不说

 迦叶大尊者  如言之不知

 彼汝云不觉  不受当何作

 解脱力若怖  轮回得成就

 迷彼苦空事  而得于此果

 迷空彼若此  不得谤于法

 此空审观察  是故得不疑

 离闇知烦恼  因法知于空

 欲速一切知  彼言审观察

 若物生于苦  是苦怖得生

 彼苦因空作  彼何得生怖

 若于彼物怖  斯即名我所

 如是我无所  苦怖云何得

 牙齿发爪甲  骨肉并血髓

 鼻洟唾脓涎  脂肪及肠胃

 便痢汗热风  九漏并六识

 如是诸法等  一切皆无我

 说彼智与声  声恒受一切

 若说声智离  彼离云何知

 若智之不知  彼智难知故

 彼智既决定  乃近于智智

 此智非声受  彼声何以闻

 彼声近于心  彼知色如是

 若受于色声  而色复何受

 如彼一父子  思惟无真实

 有情尘所翳  无父亦无子

 知声色如是  亦无于自性

 彼色如是知  喻乐暂和合

 彼自性如是  彼一而言有

 余色咸不实  此说色下品

 彼一切智心  烦恼悉清净

 思惟一觉心  彼等彼若无

 爱若虚不实  云何住于见

 无我而无心  此心喻画像

 是心智相应  清净愚痴破

 如是之自心  彼作云何作

 彼愚痴无行  此我而虚作

 有行自出离  而无恶业果

 破坏业若为  善果云何得

 此二之行果  互相破成就

 彼说知不虚  彼自而无事

 因果定相应  恶见要不生

 此行而实住  作受今当说

 过去未来心  彼我无有生

 此心生我破  我无复生起

 如芭蕉作柱  无所能胜任

 我心生亦然  是得善观察

 有情若不有  此行云何为

 彼行今若为  而为有痴事

 有情何实无  痴喻其爱事

 若灭于苦恼  当断于痴事

 我慢为苦因  痴是得增长

 彼事心不回  观空为最上

 无足无胫膝  无腰复无腿

 无臂亦无肩  无脐无胸背

 无肋兼无胁  无手亦无鼻

 无项复无头  骨锁等皆尔

 观此一切身  不行于一处

 彼行于处处  何处自安住

 以彼身手等  一切处皆住

 彼一身如是  乃至于手等

 无内无外身  何独身手等

 手等无分别  云何彼复有

 彼既无痴身  宁云意手等

 住已近殊胜  观者知人喻

 若彼因和合  木人此可同

 若了如是相  彼身同此见

 如是舍足指  手指亦皆舍

 彼初观节合  后见节自离

 此身破已竟  彼住分别见

 分别见此身  得喻如虚空

 如是之梦色  智者何所乐

 设施若无身  何有男女等

 若喜真得苦  此者何不解

 观察此云何  爱乐深烦恼

 乐者之不实  如彼无执受

 汝苦复云何  如彼自无得

 彼有苦微细  既微而不说

 以彼微细故  不说令他喜

 因瞋而苦生  既生而有灭

 若于定有见  于生自不受

 如是而既知  如是观因果

 禅爱或相应  得生彼疑地

 善根之所利  皆为于何人

 彼此何和合  和合而何得

 人喻于虚空  虽合而无入

 无入而非合  是无分别行

 不求和合名  若见而无见

 和合彼不求  云何名得生

 有物非和合  如导而先知

 而彼识无相  不住于和合

 彼触法如是  何受而得生

 我今何所为  而得于苦害

 若不得所受  苦害而不觉

 此位彼得见  何爱不远离

 今见此梦触  自心之幻化

 既见彼触性  彼受汝亦得

 先世与后世  念念而无受

 若此观自身  受亦无所得

 所受既不实  彼即知无有

 若此无自身  云何如是害

 色性之自住  无根无中间

 无内无外色  别处亦不得

 身若无异处  无合无分别

 有情之自性  寂静彼无所

 智者若先知  云何而有着

 智者同智故  彼生何得着

 是智是后得  是智云何得

 如是一切法  虽生而无得

 如是法若无  是法云何二

 彼余法若是  有情皆寂静

 彼他心有疑  于自即无有

 彼定彼后有  此法无彼此

 思惟于自心  是二互相住

 如得于正住  一切智者说

 若有诸智者  获得于智智

 智者得是智  彼即是无位

 智者得是智  有得而无住

 无住即无生  彼说于涅槃

 若彼之二法  如是极难住

 若法由于智  智者何因有

 是智由于知  知者无所得

 二法互相由  是有情无性

 无父定无子  欲子生何得

 有父而有子  彼二法亦尔

 芽从种子生  种子得何求

 知从智所生  彼实何不行

 芽从智种生  知从智芽有

 若彼知不知  何得有智智

 一切人因缘  彼前皆已说

 因果所生起  等喻如莲花

 因果何由作  皆从于过去

 此果云何得  由过去业力

 世间因自在  自在彼何说

 如是得后有  彼彼名何杂

 是事唯不定  非心非贤圣

 过恶无善报  彼何得自在

 不见如虚空  不见自过去

 自在不思议  此理不应说

 彼主何最上  彼亦自无定

 善恶各自性  智者知无边

 因业有苦乐  彼说何等作

 先因若不有  果报谁云得

 云何不作恒  彼无于别见

 彼作既无别  何得见彼彼

 若见和合因  无复云自在

 此和合无主  彼法乃无主

 彼爱不自爱  此爱而无作

 所得而由他  何云自在作

 彼不作过去  谓若恒不灭

 爱此最上数  谓世间恒常

 有情尘闇蔽  住此恶功德

 谓此说最上  此说世间恶

 一三之自性  不合而无有

 是德无所有  彼各各三种

 功德虽无声  此声有还远

 如衣等无心  由此生快乐

 色性之亦然  观之性无有

 彼等快乐因  有无若衣等

 此衣等快乐  此乃性快乐

 彼等之快乐  不能得久远

 彼得是微细  云何彼粗细

 快乐如是实  思惟何不受

 离粗得微细  微细不久远

 一切物亦然  久远何不得

 快乐得不粗  快乐不常定

 彼无有所生  此说不真实

 彼真实德生  彼得无欲住

 为食不净食  而有于因果

 爱无价之衣  买睹罗种子

 不爱世间痴  彼住真如智

 彼智世间有  云何而不见

 同彼世间量  若此分明见

 世量而非量  彼无妄言说

 是故观真如  彼空而不生

 知性之不触  是性而无执

 彼性实非实  是故非实性

 是故彼梦觉  此疑彼无有

 彼性若见有  乃不实生者

 是故知彼性  无因即无所

 一切皆无主  因缘中安住

 由彼无别异  不住复不去

 于实彼若迷  返为世间胜

 为从因所生  为从幻化作

 何来彼何去  了知而若此

 若此而了知  乃见彼无性

 云何知假实  同于影像等

 性若云自有  是因何所立

 彼若是不有  彼因故不用

 有无之性相  因俱胝百千

 彼位云何性  何得于别性

 彼性无性时  是性何时得

 无性即无生  当依彼性行

 性无过去性  而由性不生

 无有性无性  喻幻化和合

 一切有无性  有如是不灭

 此一切世间  是故不生灭

 知行空不实  喻梦喻芭蕉

 分别灭不灭  一切不可得

 性空乃如是  何得而何受

 不实恒若斯  彼彼云何得

 何苦何快乐  何爱何不爱

 彼爱何所爱  要当知自性

 世间亦可知  何名为无上

 何人何所亲  何生而何得

 一切喻虚空  彼此受皆失

 欢喜瞋相对  因喜或斗诤

 瞋恼诸邪行  一切令破坏

 罪恶自爱乐  是得恶趣名

 死即堕恶趣  得苦而无悔

 或往来天中  生生而得乐

 舍于多罪崖  谓真实如是

 如是真无性  复互相憎爱

 说彼将来恶  溺无边苦海

 色力并寿命  彼得而唯少

 虽获于快乐  而由饥困者

 眠睡灾昏迷  如虚幻和合

 当尽彼虚幻  若此而难得

 彼学何所作  何行何断除

 彼彼诸魔事  斯为大罪崖

 于彼多正道  难胜而不行

 复于刹那中  难得生觉悟

 过去未来苦  难竭烦恼海

 而于此苦海  我恨苦求离

 如是此安住  若自不乐住

 如须臾须臾  入火而澡浴

 见如是自利  而受于此苦

 无老死自在  彼行因如是

 从彼恶法来  感恶而前死

 苦火热如是  我何时得息

 自作于快乐  福云生缭绕

 以我何见知  而说知慧空

 稽首具足知  稽首福德重

 

  菩提行经菩提心回向品第八

 

 菩提行若此  思惟于行福

 菩提行庄严  一切人皆得

 乃至一切处  身心苦恼者

 彼得此妙福  欢喜快乐海

 若有不自在  而处轮回者

 使得世间乐  及得菩提乐

 若有世界中  乃至于地狱

 而令彼等人  悉受极快乐

 寒苦得温暖  热苦得清凉

 菩萨大云覆  复浴法水海

 铁树铁山峰  剑林光闪烁

 一切成劫树  罪人喜安乐

 喻迦那摩.迦啰拏  鸳鸯鹅雁声适悦

 池沼清净无浊秽  微妙诸香生喜乐

 地狱炉炭聚  而得摩尼聚

 热地水精严  复宝山和合

 以如是供养  善逝宫皆满

 炭火热剑雨  今后洒花雨

 彼剑互相杀  今后花互散

 烂捣诸身肉  喻君那花色

 肉骨与火同  弃堕奈河水

 以我善力故  令得天宫殿

 彼光如千日  彼满那枳你

 焰魔之狱卒  见者不惊怖

 乌鹫等飞类  悉离恶食苦

 爱彼普快乐  此得何善生

 福喻于虚空  观此上下等

 如见金刚手  速灭除灾患

 降彼花香雨  破灭地狱火

 云何名快乐  云何名欢喜

 处彼地狱者  得见观自在

 同一切威德  俱胝髻童子

 大悲菩提心  救度于一切

 以彼天供养  天冠及天花

 乃至悲心花  适悦宝楼阁

 天女之言说  百千种歌咏

 赞大圣文殊  及普贤菩萨

 以此善功德  同于地狱者

 大圣观自在  观察地狱苦

 无量苦可怖  手出甘露乳

 济彼诸饿鬼  与食与洗浴

 令饱满清凉  离苦得快乐

 如彼北洲人  色力并寿命

 聋者得闻声  盲者得见色

 妊娠及产生  喻摩耶无苦

 虽衣虽饮食  庄严而清净

 一切随求意  得利复得益

 怖者不受怖  不乐而得乐

 烦恼得无恼  见者皆欢喜

 病者获安乐  解脱一切缚

 无力而得力  爱心互相施

 安乐于十方  行道一切至

 恶事皆灭尽  当成就好事

 乘船商贾人  得满所求意

 安乐到彼岸  亲等同嬉戏

 饥馑时路行  得伴无所畏

 不怖贼与虎  复不怖迷醉

 旷野无病难  耄幼无主宰

 贤圣悉加护  诸烦恼解脱

 悲愍信智慧  具足相修行

 恒得宿命通  而得无尽藏

 乃至虚空藏  无缘无方便

 无少才不喜  有情乏名闻

 当得大名称  出家若丑陋

 当得具色相  若彼有三界

 使彼得丈夫  亦离高下品

 当破我慢意  今我一切福

 利诸有情等  常离一切罪

 恒作善利事  菩提心所行

 菩提行不退  远离我慢业

 当得佛受记  一切有情等

 得无量寿命  寿命得恒长

 破坏无常声  劫树苑适悦

 一切方皆得  妙法而适意

 同佛佛圆满  彼诸高下石

 如掌而平坦  柔软琉璃色

 一切地皆得  诸大菩萨众

 普遍诸国土  以自住光明

 庄严于大地  诸树及飞禽

 光明于虚空  说法声不住

 诸有情常闻  佛及佛子等

 彼彼恒得见  无边供养云

 供养于世尊  天雨依时节

 谷麦咸丰实  世间得具足

 王法得依行  药力倍增盛

 明力皆成就  罗刹拏吉你

 斯等皆悲愍  无有苦有情

 无罪复无病  不轻慢下劣

 烦恼无所得  读诵而自在

 随意而行住  众集乃恒常

 成就于僧事  苾刍住净戒

 复得一切解  观察于心业

 舍离诸烦恼  苾刍所得利

 当远离斗诤  诸出家亦然

 不得破禁戒  得戒而守护

 恒乐尽诸罪  若彼不破戒

 得益往天趣  若彼持钵者

 为得于善利  得清净种子

 名闻满诸方  永不受罪苦

 恒行无苦处  无边诸有情

 供养一切佛  当受一天身

 彼成佛世间  不思议有情

 乐佛而得乐  愿为于世间

 菩萨得成就  彼尊若思惟

 彼有情令得  辟支佛安乐

 及得声闻乐  天人阿修罗

 意重而恒护  若彼宿命通

 出家此恒得  若彼欢喜地

 文殊师利住  我若以彼位

 随力而能与  若知和合住

 得生于一切  若有欲见者

 及有欲闻者  如是彼得见

 文殊师利尊  如日照十方

 为一切有情  彼文殊修行

 我得如是行  彼或住虚空

 或住于世间  今我住亦然

 得坏世间苦  世间若有苦

 彼一切我得  世间一切善

 菩萨之乐得  一药救世间

 一切皆富乐  一切同利养

 佛教而久住  以善意清净

 归命于文殊  我说善知识

 清净此增长

 

  菩提行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