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8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四谛品第四之二

 

  “◎诸佛子!饶益世界如是等四谛名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言苦谛者,于鲜少世界,或名恶逆心、或名不长慧、或名邪念、或名流转、或名无惭愧、或名贪根、或名炽然、或名刺棘、或名火山、或名忧恼。所言苦集谛者,或名广地、或名来起、或名远智、或名众恼、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大失、或名著处、或名无主、或名相续。所言苦灭谛者,或名具足满、或名甘露、或名非我所、或名无主、或名虚妄断、或名安乐住、或名无量、或名断流、或名非趣、或名不二。所名苦灭道谛者,或名光明、或名坚实、或名知深义、或名正业、或名非生灭、或名非相续、或名净导、或名正趣、或名净方便、或名胜见。

 

  “诸佛子!鲜少世界如是等四谛名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谛者,于知足世界,或名流转、或名失利、或名染污障、或名重担、或名恶形、或名内恶、或名非专到、或名害处、或名苦恼。所言苦集谛者,或名能持、或名方便、或名过时、或名非实法、或名无底、或名摄受、或名离戒、或名烦恼法、或名无量见、或名恶聚。所言苦灭谛者,或名坏身、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实、或名等等、或名清净、或名离生、或名离曲、或名无相、或名具足、或名不生。所言苦灭道谛者,或名境界言断、或名功德聚、或名顺义、或名广方便、或名虚妄尽、或名住寿道、或名可称数、或名正念、或名常道、或名解脱。

 

  “诸佛子!知足世界如是等四谛名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谛者,于所求世界,或名害、或名坏瓶、或名我所、或名身趣、或名流转、或名衰主、或名苦、或名轻飘、或名无味、或名来去。所名苦集谛者,或名行、或名愤毒、或名恶行、或名受枝、或名不起疾、或名杂毒、或名虚称、或名离胜、或名炽然、或名惊骇。所名苦灭谛者,或名非聚、或名非处、或名妙药、或名不可坏、或名不没、或名不可量、或名大、或名觉枝、或名离染、或名障碍。所名苦灭道谛者,或名胜行、或名离欲、或名谛究竟、或名入深义、或名实究竟、或名净现、或名持念、或名离障、或名救济、或名胜枝。

 

  “诸佛子!所求世界如是等四谛名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谛者,于解脱音世界,或名匿疵、或名众生、或名依枝、或名坏胜、或名障碍、或名驶流、或名远、或名藏、或名受、或名苦枝。所名苦集谛者,或名遏调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缚、或名常念、或名彼边、或名离修、或名虚妄、或名门、或名轻飘、或名隐覆。所言苦灭谛者,或名非处、或名无上胜、或名不还、或名灭诤、或名小、或名无害、或名善住、或名无尽、或名广、或名无价等。所言苦灭道谛者,或名自见令见、或名摧敌、或名分别印、或名入相、或名难得、或名无量义、或名能起明、或名和合道、或名向不动、或名胜义。

 

  “诸佛子!解脱音世界如是等四谛名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

 

  “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及十方佛刹说四谛名,如是东方百千亿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称、无等、无边、无分齐、不可说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中,说四谛名,各有四十亿百千那由他,随诸众生所应调伏,作如是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光明觉品第五

 

  尔时,世尊从两足相轮放百亿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百亿阎浮提、百亿弗婆提、百亿拘伽尼、百亿郁单越、百亿大海、百亿金刚围山、百亿菩萨生、百亿菩萨出家、百亿佛始成正觉、百亿如来转法轮、百亿如来般泥洹、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时天、百亿兜率陀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乐天、百亿梵天、百亿光音天、百亿遍净天、百亿果实天、百亿色究竟天,此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

 

  以佛神力故,百亿阎浮提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德首菩萨、目首菩萨、精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乐色、华色、薝卜华色、青莲华色、金色、宝色、金刚色、玻璃色、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佛所,所谓:不动智佛、智慧火佛、净智佛、具威仪智佛、明星智佛、究竟智佛、无上智佛、自在智佛、梵天智佛、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若有知正觉,  解脱离诸漏,

 不着一切世,  彼非净道眼。

 若有知如来,  观察无所有,

 知法散灭相,  彼人疾作佛。

 能见此世界,  一切处无著,

 如来身亦然,  是人疾成佛。

 若于佛法中,  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  彼人难思议。

 若见我及佛,  安住平等相,

 彼住无所住,  远离一切有。

 色受无有数,  想行识亦然,

 能如是知者,  彼是大牟尼。

 见者无所有,  所见法亦无,

 明了一切法,  彼能照世间。

 一念见诸佛,  出现于世间,

 而实无所起,  彼人大名称。

 无我无众生,  亦无有败坏,

 若转如是相,  彼则无上人。

 一中解无量,  无量中解一,

 展转生非实,  智者无所畏。”

 

  如此处文殊师利说偈,一切处亦复如是。

 

  尔时,光明过此世界,遍照东方十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见众生苦逼,  痴覆爱欲刺,

 常求无上道,  诸佛法如是。

 离断常二边,  见法实不转,

 昔所未曾转,  转此无上轮。

 不可思议劫,  被弘誓德铠,

 为度生死故,  大圣法如是。

 导师降众魔,  勇健莫能胜,

 爱语离众怖,  无上慈悲法。

 内得甚深智,  能害诸烦恼,

 一念见一切,  彼自在示现。

 能击正法鼓,  声震十方国,

 令得无上道,  自觉法如是。

 不坏无量境,  能游无数刹,

 不取一切有,  彼自在如佛。

 无比欢喜念,  诸佛常清净,

 虚空等如来,  彼是具足愿。

 一一众生故,  阿鼻地狱中,

 无量劫烧煮,  心净如最胜。

 不惜身寿命,  常护诸佛法,

 具足行忍辱,  彼得如来法。”

 

  尔时,光明过十世界,遍照东方百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如来觉诸法,  如幻如虚空,

 心净无障碍,  调伏群生类。

 或见初生时,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后身,  照明如满月。

 或见经行时,  摄无量功德,

 念慧善具足,  明行人师子。

 或见明净眼,  观察照十方,

 或时见戏笑,  众生乐欲故,

 或见师子吼,  清净无比身,

 示现末后生,  所说无非实。

 或见出家时,  解脱一切缚,

 修习诸佛行,  常乐观寂灭。

 或见坐道场,  善觉一切法,

 度诸功德岸,  痴闇烦恼灭。

 或见天人尊,  具足大悲心,

 或见转法轮,  度脱诸群生,

 或见无畏吼,  仪容甚微妙,

 调伏一切世,  神力无障碍。

 或见寂静心,  世间灯永灭,

 或见十力尊,  显现自在法。”

 

  尔时,光明过百世界,遍照东方千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善逝法甚深,  无相亦无有,

 众生颠倒故,  次第现一切。

 无有我我所,  彼境界空寂,

 善逝身清净,  自觉离诸尘。

 等觉明解脱,  无量不可数,

 无边世界中,  因缘和合起。

 无诸阴界入,  永离生死苦,

 不在世间数,  故号人师子。

 内外俱解脱,  本来常自空,

 一切离虚妄,  诸佛法如是。

 离爱诸烦恼,  长流永不转,

 正觉解诸法,  度无量众生。

 一念不二相,  乐观寂灭法,

 其心无所著,  佛自在无量。

 善知因缘法,  业报及众生,

 最胜无碍智,  甚深难思议。

 普见十方界,  严净诸佛刹,

 如来离虚妄,  度脱无量众。

 佛智如炼金,  一切有非有,

 随其所应化,  为说清净法。”

 

  尔时,光明过千世界,遍照东方万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离诸人天乐,  常行大慈心,

 救护诸群生,  是彼净妙业。

 一向信如来,  其心不退转,

 不舍念诸佛,  是彼净妙业。

 永离生死海,  不退佛法流,

 善住清凉慧,  是彼净妙业。

 身四威仪中,  观佛深功德,

 昼夜常不断,  是彼净妙业。

 知三世无量,  不生懈怠心,

 常求佛功德,  是彼净妙业。

 观身如实相,  一切皆寂灭,

 离我非我着,  是彼净妙业。

 观察众生心,  远离虚妄想,

 成就实境界,  是彼净妙业。

 能称无量土,  悉饮一切海,

 成就神通智,  是彼净妙业。

 计数诸佛国,  色相非色相,

 一切尽无余,  是彼净妙业。

 无量佛土尘,  一尘为一佛,

 悉能知其数,  是彼净妙业。”

 

  尔时,光明过万世界,遍照东方十万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若以色性大神力,  而欲望见调御士,

 是则翳目颠倒见,  彼为不识最胜法。

 如来身色形相处,  一切世间莫能睹,

 亿那由劫欲思量,  妙色威神不可极。

 非以相好为如来,  无相离相寂灭法,

 一切具足妙境界,  随其所应悉能现。

 诸佛正法不可量,  无能分别说其相,

 诸佛正法无合散,  其性本来常寂灭。

 不以阴数为如来,  远离取相真实观,

 得自在力决定见,  言语道断行处灭。

 等观身心无异相,  一切内外悉解脱,

 无量亿劫不二念,  善逝深远无所著。

 普放妙光明,  遍照世境界,

 净眼一切智,  自在深广义。

 一能为无量,  无量能为一,

 知诸众生性,  随顺一切处。

 身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虚妄非真实,  现有种种身。

 一切诸世间,  皆从妄想生,

 是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如是真实相,  唯佛能究竟,

 若能如是知,  是则见导师。”

 

  尔时,光明过十万世界,遍照东方百万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最胜自觉超世间,  无依殊特莫能胜,

 大仙化度一切有,  具足净妙诸功德。

 其心无染无处所,  常住无想亦无依,

 永处吉祥无能毁,  威德尊重大导师。

 从本净明灭众冥,  永离诸染无尘秽,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欲入善逝深法海,  远离身心虚妄想,

 解了诸法真实性,  永不随顺疑惑心。

 一切世界如来境,  悉能为转正法轮,

 于法自性无所转,  无上导师方便说。

 晓了诸法无疑惑,  有无妄想永已离,

 不生差别种种念,  正意思惟佛菩提。

 谛了分别诸法时,  无有自性假名说,

 随顺诸佛真实教,  法非一相亦不多。

 众多法中无一相,  于一法中亦无多,

 若能如是了诸法,  是知诸佛无量德。

 观察诸法及众生,  国土世间悉寂灭,

 心无所依不妄想,  是名正念佛菩提。

 众生诸法及国土,  分别了知无差别,

 善能观察如自性,  是则了知佛法义。”

 

  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遍照东方一亿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大智无有量,  妙法无伦匹,

 究竟能度彼,  生死大海岸,

 寿命无终极,  永已离炽然,

 彼成大功德,  是则方便力。

 于诸佛深法,  随觉如自性,

 常观三世法,  不生止足想,

 了达所缘境,  未曾起妄想,

 彼乐不思议,  是则方便力。

 常乐观众生,  而无众生想,

 示现有身趣,  永离诸趣想,

 内常乐禅寂,  而无系心想,

 彼心无所著,  是则方便力。

 方便善观察,  谛了诸法相,

 专念正思惟,  常行涅槃性,

 乐于解脱道,  具足平等慧,

 彼住寂灭法,  是则方便力。

 随顺调御士,  最胜佛菩提,

 摄取一切智,  广大如法性,

 善入真实谛,  教化诸群生,

 彼成最胜意,  是则方便力。

 佛说深法义,  悉能随顺知,

 入深广智慧,  灭除诸障碍,

 一切至处道,  是处悉能到,

 行是自觉道,  是则方便力。

 心犹虚空界,  亦如变化法,

 一切所依性,  是相则非相,

 行于涅槃性,  犹若虚空相,

 能到深妙境,  是则方便力。

 常记念昼夜,  晦朔日月数,

 年岁时劫分,  亦随观察知,

 一切诸世界,  始终成败相,

 悉能谛了知,  是则方便力。

 一切群萌类,  随业受生死,

 有色及无色,  有想亦非想,

 彼彼姓名号,  所趣谛了知,

 得此不思议,  是则方便力。

 一切过去世,  未来现在法,

 随顺佛所说,  善念谛观察,

 觉三世平等,  如其真实相,

 是诸深妙道,  无比方便力。”

 

  尔时,光明过一亿世界,遍照东方十亿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受持难行法,  坚固不退转,

 日夜常精进,  未曾起疲厌,

 已度难度海,  大音师子吼,

 一切众生类,  我今悉当度。

 漂浪生死流,  沉沦爱欲海,

 痴惑结重网,  昏冥大怖畏,

 离慢坚固士,  是能悉除断,

 超勇成世雄,  是则佛境界。

 世间诸放逸,  长迷醉五欲,

 非实兴妄想,  永为大苦障,

 勤修不放逸,  奉行诸佛法,

 大誓能度彼,  是则佛境界。

 慧者灭本际,  无量难见劫,

 众生依吾我,  无穷生死转,

 令入寂灭法,  奉行最胜教,

 誓宣此妙法,  是则佛境界。

 见彼苦众生,  孤茕无救护,

 永沦诸恶趣,  三毒恒炽然,

 无间无救处,  昼夜常火焚,

 誓度斯等苦,  是则佛境界。

 迷惑失正路,  习行诸邪径,

 见彼群生类,  长处大闇冥,

 为现智慧灯,  令见诸佛法,

 誓能为照明,  是则佛境界。

 一切三有海,  深广无涯底,

 见彼群生类,  漂溺莫能济,

 为彼勤方便,  兴造正法船,

 普拯所应度,  是则佛境界。

 无有本实见,  常依无明住,

 沉没生死渊,  愚痴心迷乱,

 慧者见斯苦,  为之设法桥,

 大悲演说法,  是则佛境界。

 见彼生死狱,  楚毒难可量,

 长夜老病死,  三苦竞侵逼,

 自觉深妙法,  专修方便慧,

 誓度斯等苦,  是则佛境界。

 闻佛甚深法,  信心无疑惑,

 周满十方刹,  普行诸法界,

 观察空寂法,  其心无恐怖,

 现同一切身,  是则天人师。”

 

  尔时,光明过十亿世界,遍照东方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亿那由他世界、百亿那由他世界、千亿那由他、百千亿那由他、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称、无等、无边、无分齐、不可说、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上方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现。如此见佛坐莲华藏师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尘数菩萨眷属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百亿阎浮提亦复如是;佛神力故,皆见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各与十世界尘数菩萨眷属俱,来诣佛所,所谓文殊师利乃至贤首等。是诸菩萨所从来国,金色世界乃至如实色世界,各于本国不动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净修梵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以偈颂曰:

 

“无量无数劫,  一念悉观察,

 无来亦无去,  现在亦不住,

 一切生灭法,  悉知真实相,

 超度方便岸,  具足十种力。

 无等大名称,  普遍十方刹,

 永离生死难,  究竟一切法,

 皆悉能遍至,  一切诸世界,

 具足能敷演,  清净微妙法。

 普为众生类,  正心奉诸佛,

 是故获直心,  真实净依果,

 随顺分别知,  了达如如相,

 得佛自在力,  十方靡不现。

 从始供养佛,  乐行忍辱法,

 能入深禅定,  观察真实义,

 悉令一切众,  欢喜向如来,

 菩萨行是法,  速逮无上道。

 能问十方佛,  其心常湛然,

 信佛不退转,  威仪悉具足,

 一切有无法,  了达非有无,

 如是正观察,  能见真实佛。

 无量净乐心,  境界满十方,

 一切国土中,  能说真实义,

 灭除众垢难,  安住平等法,

 若能如是化,  斯人等如来。

 闻佛妙音声,  逮得无上法,

 常转净法轮,  甚深难知见,

 最胜所说法,  具足七觉义,

 如是无上观,  常见诸佛身。

 不见如来空,  寂灭犹幻化,

 虽见无所见,  如盲对五色,

 虚妄取相者,  是人不见佛,

 一切无所著,  乃见真如来。

 众生种种业,  难可分别知,

 十方内外身,  种种无量色,

 佛身亦如是,  一切满十方,

 难知能知者,  彼是大导师。

 譬如无量刹,  依止虚空住,

 不从十方来,  去亦无所至,

 世界若成败,  本来无所依,

 佛身亦如是,  充满虚空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明难品第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能生种种果报?或至善趣,或至恶趣;或具诸根,或不具者;或生善处,或生恶处;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法,法不知智?”

 

  尔时,觉首菩萨以偈答曰:

 

“为化众生故,  乃能问斯义,

 诸法如实性,  我说仁谛听。

 诸法不自在,  求实不可得,

 是故一切法,  二俱不相知。

 譬如驶水流,  流流无绝已,

 二俱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明灯焰,  焰焰不暂停,

 二俱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长风起,  鼓拂生动势,

 二俱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深广地,  展转相依住,

 二俱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因此转众苦,  而实无所转。

 法性无所转,  示现故有转,

 于彼无示现,  示现无所有。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其性悉空寂,  虚妄无真实。

 观察正思惟,  有者无所有,

 彼见不颠倒,  法眼清净故。

 虚妄非虚妄,  若实若不实,

 世间出世间,  但有假言说。”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非众生,如来云何随众生时、随命、随身、随行、随欲乐、随愿、随意、随方便、随思惟、随筹量、随众生见而教化之?”

 

  尔时,财首菩萨以偈答曰:

 

“明智心境界,  常乐寂灭行,

 我今如实说,  仁者善谛听。

 分别观内身,  我身何所有,

 若能如是观,  彼达我有无。

 观身一切分,  无所依止住,

 谛了是身者,  于身无所著。

 能解身如实,  明达一切法,

 知法悉虚妄,  其心无所染。

 身命相随顺,  展转更相因,

 犹如旋火轮,  前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  一切有无常,

 诸法空无我,  则离一切相。

 因缘所起业,  无我犹如梦,

 果报性寂灭,  前后无异相。

 一切世间法,  唯以心为主,

 随乐取相者,  皆悉是颠倒。

 世间所有法,  一切悉虚妄,

 不能解诸法,  真实无有二。

 一切生灭法,  皆悉从缘起,

 念念速归灭,  始终无异相。”

 

  尔时,文殊师利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四大悉非我,非我所,云何众生或受苦、受乐,或作恶、作善,或内端正、或外端正,或受少报、或受多报,或有现报、或有后报,然诸法性无善无恶?”

 

  尔时,宝首菩萨以偈答言:

 

“随所行诸业,  受果报亦然,

 造者无所有,  诸佛如是说。

 犹如明净镜,  随其面像现,

 内外无所有,  业性亦如是。

 亦如田种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作因,  业性亦如是。

 亦如大幻师,  在彼四衢道,

 示现种种色,  业性亦如是。

 如匠造木人,  能出种种声,

 彼无我非我,  业性亦如是。

 亦如众鸟类,  出㲉音不同,

 能作种种声,  业性亦如是。

 如亲因缘会,  受生无来者,

 诸根各别异,  业性亦如是。

 如大地狱中,  众生受苦恼,

 苦恼无来处,  业性亦如是。

 亦如转轮王,  成就胜七宝,

 彼无所从来,  业性亦如是。

 亦如诸世界,  有成或有败,

 成败无来去,  业性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唯觉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音声遍满无量世界,悉能教化无量众生,出无量声,现无量身,了知无量众生心意,示现无量神足自在,示现无量无边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示现无量种种境界,而法性分别实不可得?”

 

  尔时,德首菩萨以偈答曰:

 

“佛子乃能问,  甚深微妙义,

 智者若知此,  常乐求功德。

 犹如地性一,  能持种种物,

 不分别一异,  诸佛法如是。

 犹如火性一,  能烧世间物,

 火性无分别,  诸佛法如是。

 犹如大海水,  注以百川流,

 其味无别异,  诸佛法如是。

 犹如风性一,  吹动一切物,

 风性无分别,  诸佛法如是。

 犹如龙雷震,  普雨一切地,

 雨渧无分别,  诸佛法如是。

 犹如大地一,  能生种种芽,

 地性无别异,  诸佛法如是。

 犹日无云曀,  普能照十方,

 光明无异性,  诸佛法如是。

 犹如空中月,  世间靡不见,

 非至一切处,  诸佛法如是。

 犹如大梵王,  普应现大千,

 其身无别异,  诸佛法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问目首菩萨言:“佛子!如来福田等一无异,云何布施果报不同?有种种色、种种性、种种家、种种根、种种财、种种奇特、种种眷属、种种自在、种种功德、种种慧,如来平等无有怨亲?”

 

  尔时,目首菩萨以偈答曰:

 

“譬如大地一,  能生种种芽,

 于彼无怨亲,  佛福田亦然。

 譬如水一味,  因器故不同,

 诸佛福田一,  众生故有异。

 譬如大幻师,  能令众欢喜,

 诸佛圣福田,  随愿令欣悦。

 譬如辩才王,  能令众欢喜,

 诸佛圣福田,  令众生悦乐。

 譬如明净镜,  随对现众像,

 诸佛圣福田,  众生故有异。

 譬如大药王,  消灭一切毒,

 诸佛圣福田,  能灭烦恼患。

 譬如日出时,  能除一切闇,

 诸佛圣福田,  普照十方界。

 譬如净满月,  普照四天下,

 诸佛圣福田,  平等无偏党。

 譬如毗岚风,  震动一切地,

 诸佛圣福田,  能动三界有。

 譬如火劫起,  天地靡不烧,

 诸佛圣福田,  能烧一切有。”

 

  尔时,文殊师利问进首菩萨言:“佛子!众生为见如来教断诸烦恼耶?为知色、受、想、行、识、欲界、色界、无色界、痴、爱,断诸烦恼耶?若知色、受、想、行、识、欲界、色界、无色界、痴、爱,断诸烦恼者,如来教法何所增损?”

 

  尔时,进首菩萨以偈答曰:

 

“佛子善谛听,  我说如实义,

 或有速出要,  或有难解脱,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应当一切时,  勇猛大精进。

 譬如微小火,  樵湿则能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人钻火,  未出数休息,

 火势随止灭,  懈怠者亦然。

 譬如净火珠,  离缘而求火,

 毕竟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明净日,  闭目求见色,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无手足,  欲射过大地,

 永不从彼意,  懈怠者亦然。

 譬如大海水,  一毛渧求尽,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火劫起,  欲以少水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见虚空,  便言我身满,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闻受法者能断烦恼,云何众生等闻正法而不能断随淫、怒、痴、随慢、随爱、随忿、随悭嫉、随恨、随谄曲,是诸垢法,悉不离心,心无所行,能断结使?”

 

  尔时,法首菩萨以偈答曰:

 

“佛子善谛听,  所问如实义,

 非但积多闻,  能入如来法。

 譬人水所漂,  惧溺而渴死,

 不能如说行,  多闻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  种种诸肴膳,

 不食自饿死,  多闻亦如是。

 譬如有良医,  具知诸方药,

 自疾不能救,  多闻亦如是。

 譬如贫穷人,  日夜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多闻亦如是。

 譬如帝王子,  应受无极乐,

 业障故贫苦,  多闻亦如是。

 譬如聋聩人,  善奏诸音声,

 悦彼不自闻,  多闻亦如是。

 譬如盲瞽人,  本习故能画,

 示彼不自见,  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导师,  能度无量众,

 拯彼不自济,  多闻亦如是。

 譬人处大众,  善说胜妙事,

 内自无实德,  多闻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问智首菩萨言:“佛子!于佛法中智慧为首,如来何故或为众生赞叹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慈、悲、喜、舍,此一一法皆不能得无上菩提?”

 

  尔时,智首菩萨以偈答曰:

 

“难知而能知,  随顺众生心,

 佛子所问义,  谛听我今说。

 过去未来世,  现在诸导师,

 未曾以一法,  得成无上道。

 如来知众生,  本性所修习,

 善顺应度者,  为说净妙法。

 悭者赞布施,  毁禁赞持戒,

 瞋恚赞忍辱,  懈怠赞精进,

 乱意赞禅定,  愚痴赞智慧,

 不仁赞慈愍,  怒害赞大悲,

 忧戚为赞喜,  憎爱为赞舍,

 如是修习者,  渐解一切法。

 譬如造宫室,  起基令坚固,

 施戒亦如是,  菩萨众行本。

 譬如牢坚城,  防御诸敌难,

 忍进亦如是,  防护诸菩萨。

 譬如大力王,  威德定天下,

 禅智亦如是,  安隐诸菩萨。

 譬如转轮王,  具受一切乐,

 四等亦如是,  安乐诸菩萨。”

 

  尔时,文殊师利问贤首菩萨言:“佛子!一切诸佛唯以一乘得出生死,云何今见一切佛刹事事不同?所谓:世界、众生、说法、教化、寿命、光明、神力、众会、佛法、法住,如是等事,皆悉不同,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能成就无上菩提?”

 

  尔时,贤首菩萨以偈答曰:

 

“文殊法常尔,  法王唯一法,

 一切无碍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无畏亦然。

 随众生本行,  求无上菩提,

 佛刹及众会,  说法悉不同。

 一切诸佛刹,  平等普严净,

 众生业行异,  所见各不同。

 诸佛及佛法,  众生莫能见,

 佛刹法身众,  说法亦如是。

 本行广清净,  具足一切愿,

 彼人见真实,  明达知见者。

 随顺众生欲,  诸业及果报,

 各令见真实,  佛力自在故。

 佛刹无异相,  如来无憎爱,

 随彼众生行,  自得如是见。

 非是一切佛,  安住导师咎,

 无量诸世界,  示现见不同。

 一切诸世界,  所应受化者,

 常见人中雄,  诸佛法如是。”

 

  尔时,诸菩萨谓文殊师利言:“佛子!我等所解,各各已说,仁者辩才深入,次应敷演,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所入?何等是佛境界所度?何等是佛境界随顺知?何等是佛境界随顺法?何等是佛境界分别知?何等是识佛境界?何等是决定知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照?何等是佛境界广?”

 

  尔时,文殊师利以偈答曰:

 

“如来深境界,  其量齐虚空,

 一切众生入,  真实无所入。

 如来境界因,  唯佛能分别,

 自余无量劫,  演说不可尽。

 随顺众生故,  普入诸世间,

 智慧常寂然,  不同世所见。

 度脱诸群生,  随顺其心智,

 宣畅无穷尽,  唯是佛境界。

 如来一切智,  三世无障碍,

 诸佛妙境界,  皆悉如虚空。

 法界无异相,  随顺众生说,

 若欲具分别,  唯佛之境界。

 一切诸世间,  无量众音声,

 随时悉了知,  其实无分别。

 非识所能识,  亦非心境界,

 自性真清净,  能示诸群生。

 非业非烦恼,  寂灭无所住,

 无明无所行,  平等行世间。

 一切众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来于一念,  一切悉明达。”

 

  尔时,此娑婆世界众生,佛神力故,见此佛刹一切众生,如所行法,如所行业,如世间行,随身所行,随根所行,随其行报所生之处,持戒毁禁,说法果报,如是世界中事,一切悉见。如是东方百千亿世界,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称、无等、无边、无分齐、不可说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说法果报,一切悉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