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二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21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告尊者护国言:“有四种法,于诸菩萨而为缚法。

 

  “何等四法?一者、轻慢他人,二者、于世间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乱用心如行险难,四者、于其眷属一心贪着。如是四法为菩萨缚。”

 

  复说颂曰:

 

“若行轻慢于他人、  方便唯求世间事、

 散乱如行险道中,  如象陷身深泥里;

 于自眷属生爱着,  常怀贪恋如迷醉,

 如是种种被缠缚,  增长愚痴覆大智。

 若人怖苦厌生死,  求出沉沦趣解脱,

 舍于轻慢世间等,  是名菩萨所行道。

 灭尽无边诸苦已、  及彼烦恼诸眷属,

 究竟安乐无所求,  圆满菩提寂静道。

 所行六种波罗蜜、  三身、五智、十力等,

 一切功德悉具足,  如是永离无边苦。

 过去修行无量劫,  为众生故求菩提,

 一切众善悉皆修,  远离诸恶眷属等。

 恒乐深山寂静处,  远离声色想真空,

 如是精进不间修,  获大丈夫圆满慧。

 见彼世间众生行,  五趣轮回无有穷,

 我于过去发慈心,  舍自身命及妻子、

 国城、大地及珍宝,  如是求佛无数劫。

 我昔居山行忍辱,  花果池沼悉清净,

 歌利王来截手足,  心生慈忍无瞋恚。

 昔住深山名阇摩,  我为仙人婆啰多,

 时有天子射我身,  亦无瞋恨生其恶,

 不惜身命如顽石,  志求菩提心不退。

 我昔曾为萨埵时,  见彼饿虎欲食子,

 投崖舍命济彼饥,  天人称赞大精进,

 常乐布施救众生,  不吝身命及财宝。

 我昔曾为摩曩缚,  广行布施尽宝海,

 舍大摩尼令富他,  如是求证菩提果。

 往昔作大苏摩王,  名称普闻我修行,

 尔时入缚为他人,  于彼百王得解脱。

 我昔曾为能舍王,  一切所求皆充足,

 乃至身命及珍财,  令他大富离贫苦。

 昔有飞鸽来投我,  即割身肉济彼命,

 如是持刀割肉时,  无惊无怖心安隐。

 亦于过去舍王位,  尽世行彼波罗蜜,

 复自化身为妙药,  舍己身命济群品。

 又昔曾为师子王,  常为世间行利乐,

 弃舍王位及眷属,  一心志求无上道。

 又昔曾为妙牙王,  当时获寿于千岁,

 八十四年修苦行,  发大精进施珍财,

 于佛塔前燃己身,  志心恭敬作供养。

 又昔曾为无垢王,  时有恶眼婆罗门,

 来诣深宫乞我头,  即便舍头而施与。

 又昔曾为月光王,  普救众生作善利,

 一切城隍聚落中,  四衢道路施良药。

 千女端严妙色相,  金宝、真珠广庄严,

 舍彼千女自修行,  如是所作福无等。

 又昔曾为输婆王,  所戴宝冠世希有,

 香花、众宝共庄严,  舍施他人无所吝。

 又昔曾为宝髻王,  手足柔软如兜罗,

 细滑微妙色如莲,  舍自手足利众生。

 又昔曾为安意王,  时有商主名星贺,

 领诸商客泛海中,  忽然漂堕罗刹国。

 彼有百千夜叉女,  无惭大恶唯食人,

 商客不识夜叉女,  见此端正生爱心,

 五百商旅将被食,  我亲救度俱脱难。

 又昔曾为妙眼王,  四兆女人常围绕,

 端正殊妙如天女,  舍彼出家求佛道。

 又昔曾为福光王,  无垢清净黄金色,

 手指纤长世所希,  舍此手指利群品。

 又昔曾为法财王,  绀目清净如青莲,

 于身所爱最难舍,  人来求者亦与之。

 又昔曾为莲目王,  愍见众生在苦恼,

 时有女人怀忧病,  我行悲愍令解脱。

 又昔曾为大医王,  常救病苦诸众生,

 或出身血、及髓、脑,  救疗疾病令除愈,

 如是勇猛精进心,  未曾暂舍于情物。

 又昔曾为成利王,  以自所爱如莲目,

 施诸众生疗彼疾,  一心为求无上道。

 又昔为王名普现,  慈愍有情行救度,

 尔时舍彼四大洲、  国土、人民及众宝、

 乃至割身血肉等,  施与众生心欢喜。

 又为王女称大智,  身严金色体柔软,

 时有一女名色相,  此是商人所生女,

 饥羸困苦无饮食,  我舍双乳济彼命。

 又昔为王号多闻,  所有珍宝、妙衣服、

 象、马、车乘、财帛等,  如是布施无有数。

 复见商人漂海浪,  我于海内救得彼,

 背恩复乞我眼睛,  我亦施之无瞋恚。

 弃舍大地诸眷属,  观彼不着如蚁子,

 如是往昔济群生,  心无退动生疲苦。

 复睹孤老贫穷人,  给足所须而承事,

 恒行敬爱无慢心,  亦无惭𧹞、无人我。

 又昔曾作猿猴身,  与彼同类共游行,

 时遇猎师缚彼身,  我即替他令脱命。

 如是以我奉国王,  王令后宫縻系我,

 思念父母年孤老,  所有饮馔无心食,

 如是忍苦怀慈孝,  是故得脱王宫难。

 又昔曾作大熊身,  常处深山行慈忍,

 忽逢樵士遭大雨,  引彼山岩令回避。

 过是七日至天晴,  告彼樵人:‘莫说我。’

 尔时樵士安隐归,  招引猎师来杀害,

 如是背恩杀我身,  亦无瞋恨生慈忍。

 又昔曾为白象王,  求佛菩提行十善,

 时有猎师射我身,  我即舍牙心欢喜。

 昔有恶人帝哩子,  以火焚烧大山野,

 我见此火运慈心,  天雨香花火自灭。

 又昔曾为大鹿王,  金宝庄严体殊妙,

 入彼河中救溺人,  令得安隐全身命。

 告言:‘勿说我居山,  恐彼恶人来猎我。’

 时彼溺人背其恩,  指告国王令采捕,

 指已两手俱堕地,  我时无有少瞋恚。

 昔有五百商人众,  为求珍宝泛海中,

 商主所有资粮竭,  商众饥羸无饮食。

 是时我作大龟王,  舍身济彼商人命,

 以我慈心利他故,  俱得安然到海岸。

 我昔变身为药虫,  此虫名曰俱苏摩,

 一切疾病食我身,  俱获安隐无诸患。

 我昔复为师子王,  大力无畏行慈愍,

 有大猎师射我身,  亦无瞋恨、无忿怒。

 我昔亦作白马王,  常行菩萨慈悲行,

 救彼商人罗刹难,  担负众人出海中。

 昔作飞鸟军拏罗,  远离色欲无散乱,

 令彼同类众飞禽,  亦复而行清净行。

 又昔因中作兔王,  与诸群兔宣法行,

 见一仙人饥无食,  即舍自身济彼命。

 又昔曾作鹦鹉身,  常居花果树林中,

 时有恶人毁此林,  以我力故复繁盛。

 又昔复作猕猴王,  与众猕猴而游行,

 时有国王来采捕,  我救彼难现王前。

 又昔复为鹦鹉身,  父母俱老无力飞,

 我于田中㘅稻谷,  养育二亲行孝敬。

 于是田主怀瞋怒,  捉彼鹦鹉而诃责:

‘云何偷于我稻谷?  此时须见汝舍命。’

 鹦鹉告彼田主言:  ‘汝所种田济一切,

 我持少分供二亲。  汝何言我为偷盗?’

 尔时田主闻是语,  倍与稻谷生欢喜:

‘我作禽类汝为人,  如是孝养未曾有。’

 往昔所行菩萨行,  经历无数微尘劫,

 求趣佛果大菩提,  未有少时生疲倦。

 如是舍施内外财、  国城、妻子及珠珍、

 头、目、髓、脑及身命,  持戒、忍辱、精进、禅、

 智慧方便愿力等,  如是诸度广修习,

 未曾暂废菩萨行,  一切众善悉无遗。

 如佛所说头陀行,  彼行亦为趣佛因,

 如是一一尽修习,  精进而行无缺犯。

 于后末世诸众生,  虽作苾刍无僧行,

 常生我慢、懈怠心,  贪着声色及财利,

 闻此大行胜妙因,  返生诽谤不信受,

 轻笑言教告诸人:  ‘此之所说非佛教。’

 我闻过去有一人,  多闻学识立名海,

 闻佛所说不信受,  以此法言问本师。

 彼师耆年亦多闻,  于此佛言亦不信,

 展转如是告他人:  ‘无我、无人、无众生,

 此法非为真实教。  虚受勤劳求出离,

 设尔持戒学威仪,  如是修习何所为?

 既无众生、无我、人,  父母、宗亲亦不有,

 此是邪见外道言,  非是真实解脱法。’

 复次末世诸苾刍,  而造诸过无惭愧,

 我慢、贡高心散乱,  憎嫉、贪爱如火烧。

 三衣不整垂手行,  拖拽袈裟入聚落,

 纵情放逸而饮酒,  种种而行粗恶行。

 身被法服为佛使,  不依戒律近王侯,

 驰骋书信往四方,  恃官势力求财利,

 退失如来功德林,  堕彼三涂诸恶趣。

 或有经营于市肆、  或有耕种住村坊,

 佛言:‘此类非沙门,  清净苾刍勿同事。’

 常住供养财物等,  如己所有非法用,

 见有具德诸苾刍,  而起慢心行诽谤,

 罔昧贤善破律仪,  密于俗舍染邪行,

 畜养妻男种种为,  恣行粗恶俗无异。

 如是广造恶业因,  非是沙门出家行,

 当堕三涂恶趣中,  永劫沉沦受众苦。

 于自诸根不调伏,  贪着饮食及色欲,

 当被他人生轻贱,  所学徒弟亦复然。

 未曾诲示修行法,  亦无师资恭敬心,

 人前谈己为慈悲,  非要学徒行承事。

 或有风瘨及癞病、  六根不具丑恶人,

 如是摄受令出家,  亦非沙门佛弟子。

 无戒、无行、无其德,  彼等非俗、非沙门,

 譬如负柴烧臭尸,  清净之者宜远离。

 性本嚣浮多散乱,  亦如狂象失调伏,

 设处深山心不宁,  贪火焚烧无暂住。

 忘失一切佛功德、  方便、智慧、头陀行,

 如是诸善悉不行,  堕大阿鼻无有出。

 常谈国城聚落中,  官事、贼事、眷属事,

 如是昼夜恒思惟,  未曾时暂行三昧。

 复于精舍起贪心,  广修院宇及房屋,

 全无持诵及焚修,  但为眷属兼徒弟。

 若有苾刍依附我,  我即与汝同居止;

 若欲持戒奉律仪,  非我所为须远离。

 所有卧具、床榻等、  什物受用及饮食,

 藏隐深房映蔽之,  言:‘无所有。’令他去,

 如是末世愚痴人,  令佛教法不久灭。

 贪求利养断善根,  此等苾刍极甚多,

 若有清净智慧者,  远离彼等住深山。

 末法苾刍无戒德,  不乐深山寂静居,

 常处王城聚落中,  唯务是非及斗诤,

 反为王法所禁制、  叱诃、驱摈、受惭耻;

 诸佛法教功德海,  因此破戒悉枯竭。

 譬如宝海水清净,  或被淤泥而浑浊;

 亦如莲花满池开,  或被狂风而摧坏;

 如是末法破戒人,  损灭佛教亦如是。

 若有净修梵行者,  逢斯恶友常远离,

 彼人命尽堕阿鼻,  受苦百千无数劫。

 从此地狱受罪已,  或生畜趣或为人,

 贫穷、下贱及聋、哑、  眇目、矬陋、多疾病、

 手足诸根不完具,  见者悉皆生惊怖。

 无信、无行、无善根,  昼夜饥寒常忧苦,

 复被众人生瞋恨,  以其瓦石而捶打。

 如是三苦常缠缚,  一切罪业应远离,

 常须亲近佛、法、僧,  净持戒律、头陀行。

 如是名利并眷属,  如幻、如化、如影像,

 有为之法暂时间,  不久乖离即散坏。

 唯有无上佛菩提,  妙地十力波罗蜜,

 坚固修习勿生疑,  未来究竟大安乐。”◎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尊者护国言:“若有补特伽罗于菩萨乘不依法行,有是过失者当得不依法者而来敬爱,懈怠者得懈怠人敬爱、无智者得无智人敬爱。如是,互相敬爱、贪着利养、嫉妒贵族、懈怠狂乱、绮语两舌、谄佞他人、虚诳父母及自师长。

 

  “或入王城及诸聚落,不为利益众生化诸群品,一向妄言:‘我是大智,多闻博识。’诳惑有情,唯求财利,轻弃善法都无所获,犹如破器无堪贮用。于彼众人多生怨恶,听信邪言,虚妄推度,是法说非、非法说是,于佛正法无心爱乐。生于下族贫贱之家,为见少利来投佛法,希求出家及得为僧,行非梵行,于佛法教全无所成,何况大智?”

 

  佛告尊者:“如是补特伽罗不应说法。人天之善尚不能续,何况菩提而得成就?”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护国言:“有八种补特伽罗远离菩提,不得为说殊妙之法。”

 

  护国白言:“何等八种补特伽罗?唯愿说之。”

 

  佛言:“一者、蔑戾车处于彼受生;二者、贫穷之家于彼受生;三者、下贱之家于彼受生;四者、纵得人身,丑陋、痴钝;五者、具足盖缠,身心忧戚;六者、弃背贤善、亲近恶友;七者、长有疾病,身体尪羸;八者、众苦逼迫,直至命终。如是八种补特伽罗远离菩提,不得说法。”

 

  于是护国复白佛言:“不应说法更有何义?”

 

  佛言:“护国!若有补特伽罗无决定者,我不说菩提;于虚妄者,我不说清净行;于懈怠者,我不说菩萨行;于悭吝者,我不说供佛行;于我慢者,我不说波罗蜜清净;于无慧者,我不说断疑法;于嫉妒者,我不说心清净;于无信根者,我不说总持法;于无德者,我不说善逝法;于贪亲爱者,我不说身清净;于不善律仪者,我不说谤佛有过失法;于妄言者,我不说语清净;于我慢者,我不说恭敬法;于无识者,我不说修学法;于为身命者,我不说求于道法。如是补特伽罗不应说法。”

 

  时护国白言:“于意云何?”

 

  佛言:“护国!为此有情愚痴迷惑、心识颠倒、虚妄分别、不依法教,乃至天上人间不应为说。”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不定诸有情,  补特伽罗等,

 我慢自贡高,  贪著于利养,

 恒行不律仪,  深著于五欲,

 增长诸烦恼,  远离佛菩提。

 退失于善法,  懈怠不修习,

 犹豫多散乱,  于其戒法言,

 而不生信受。  因为贫穷逼,

 方便求出家,  设得作苾刍,

 轻舍于道法,  如弃金宝担,

 荷负于麻担。  虽欲入深山,

 到彼寂静处,  无意乐修禅,

 邪思而散乱,  障碍于辩才,

 沉没大智慧,  坠堕恶趣中。

 设复得人身,  丑陋不具足,

 懈怠性愚痴,  不行众善法。

 诸根常暗钝,  堕大险难中,

 经彼俱胝劫,  迷没不解脱。

 若行邪利济,  得证佛菩提,

 调达不正知,  应成善逝果。

 若人贪利养,  坠堕于众生,

 如空大风力,  能堕诸飞鸟,

 邪福势尽时,  其义亦如是。

 无信破戒者,  见善如盲人,

 譬如焚尸柴,  不吉人嫌弃。

 虽复发善心,  无彼广大智,

 谤法不信故,  解脱非究竟。

 譬如画无胶,  庄严色不久,

 我慢自贡高,  其义亦如是。

 若求佛菩提,  不惜于身命,

 于法甚深言,  勇猛勤习学。

 舍善行非法,  所行增过失,

 堕于大火坑。  若闻如是法,

 依法而受行、  断除贪爱心、

 修植众德本,  乃至于一句,

 通达悉明了,  如是积功德,

 成就最上道,  永离于愚盲。”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尊者护国言:“我于过去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时有佛出世,号曰成义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有大国王名曰发光,主阎浮提,其地广阔一万六千由旬,其中州城数满二万。其发光王所居城邑名曰宝光,其城东西长十二由旬,南北阔七由旬,城有七重七宝所作。彼王善行八正之道,种族豪盛有千俱胝,其国人民寿十俱胝岁。

 

  “王有太子名曰福光,诸根具足,色相端严,殊妙第一。太子生时,有千宝藏从地涌出——内有一藏现王殿前,满中七宝,高七人量——复令一切众生所作如意,乃至禁缚之者俱得解脱。又,彼大子生得七日,一切伎艺、工巧、算术皆悉明了,乃至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不通解。

 

  “于夜分中有净光天子来为说法,告太子言:‘福光谛听!汝须息心,不应散乱,于诸尘境常当远离。昼夜思惟有为之法,当观无常、寿命尽时谁是救者,于诸非法而生怖畏。’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