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 10 册 No. 0299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二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法慧菩萨摩诃萨,为诸菩萨说是菩萨十住法已,于时十方以佛神力,于一一方,各有十千佛刹微尘等世界,一一佛刹微尘等世界,地皆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击、遍击、等遍击,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起、遍起、等遍起。是时以佛神力,复雨种种天华云、种种天香云、种种天涂香云、种种天鬘云、种种天粖香云、种种天衣云、种种天伞盖云、种种天宝云、种种天妙莲华云、种种天诸璎珞云、种种天庄严云,如是等种种供养云,周匝遍雨。复有种种天妙音乐,于虚空中,不鼓自鸣,出大音声,光明晃曜,遍四大洲,妙高铁围,周遍十方,普皆供养。
是时法慧菩萨说是法时,一切十方世界,同时亦说此十住法故,乃至文字句义,不增不减,皆悉同等。复以佛威神力故,于一一十千佛刹微尘等世界,各各有十千佛刹微尘等菩萨,从于十方云集,而来告法慧菩萨言:“佛子!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说菩萨十住法,佛子!与我名同,说法亦同。如是等一切同名法慧菩萨,从彼十方一切如来所,而来至此。彼法云世界以佛威德,于一切处同时转此法轮,如是种种性相、文字、句义不增不减。佛子!于时众会以佛威德,皆见彼众而来诣此,如我到此世界,亦复如是,于一切十方世界,一切四大洲妙高山顶帝释宫中,十千佛刹微尘等菩萨亦同来集。”
是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法界众会,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见诸如来清净智, 巍巍变化力如是,
十力功德众庄严, 是故发此菩提心;
见此种种神通力, 说法利益诸群生,
复见轮回诸苦恼, 是故发此菩提心;
于此普贤如来前, 得闻一切功德海,
由如虚空无有相,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切住处及所生, 一一性行皆明了,
各各差别性智求, 是故发此菩提心;
是时过去及现在, 乃至未来众善恶,
为求此智善修习, 是故发此菩提心;
禅定解脱及三昧, 等持清净悉皆然,
为求此智恭敬彼, 是故发此菩提心;
能遍世间诸根力, 如如湛净皆同等,
为求此智彼义学, 是故发此菩提心;
菩提解脱遍世间, 其中各有种种意,
为求此智无数论, 是故发此菩提心;
种种无数三界中, 于中复有种种界,
界之自性智应求, 是故发此菩提心;
遍诣一切求此法, 如是依止得安乐,
自性真实解了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切刹中而出生, 由如众生依地有,
无数智眼同此求, 是故发此菩提心;
过去现在及未来, 若干众生何性相,
如是过去事皆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积聚众生满世间, 乃至一一遍亲近,
如是烦恼尽能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三界智慧彼皆知, 无尽法门能解了,
为求如是真实智,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切诸法无依倚, 本性如空亦无著,
为求胜义真实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能动佛刹微尘数, 亦令江海涌沸腾,
为求如来如是智, 是故发此菩提心;
普放光明照十方, 一一光明从口出,
为求彼智一光明,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不可思议种种刹, 饮食供给珍玩具,
我愿亦具如彼智,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切众生及佛刹, 能令远离伤杀生,
为求此法寿延长, 是故发此菩提心;
假使大海所有水, 一毛滴数尽能知,
如是此智愿当求, 是故发此菩提心;
十方所有一切刹, 一一刹中微尘数,
如是此智要尽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过去及与未来劫, 现在一切诸世间,
如是劫数要尽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三世一切诸如来, 及以声闻辟支佛,
法之自性悉皆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无量无数诸世界, 一毛端中尽称量,
性之自性悉能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不可思议轮围界, 一毛端量尽能秤,
为此广大微妙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无量无数诸世间, 一刹那间声周遍,
为求此智清净声,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切世间诸语言, 一字演说尽无余,
为此自性真实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无数化导三界中, 一切众生悉皆卫,
为求辩说广大舌, 是故发此菩提心;
如说一切诸佛刹, 一刹那中悉能见,
为求说法无碍智, 是故发此菩提心;
如来所有一切刹, 一刹那中皆周遍,
如此佛法真实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无数微尘等世界, 皆从自性而出生,
为求如是种种智, 是故发此菩提心;
过去及与未来佛, 乃至现在诸世间,
一刹那中心尽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一句所说不思议, 如是劫尽彼无尽,
为求如是语言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八方一切诸世间, 如是相续不断绝,
为此自性心了知, 是故发此菩提心;
所有身口意三业, 作彼十方一切行,
因此能解三世空, 是故发此菩提心。
菩提心发应如是, 殷勤最上奉诸佛,
十方无数劫尽行, 是故尊重心不退;
乃至世间一切尊, 八方各各皆周遍,
如是彼佛皆说法, 一一尊重心不退;
若一菩萨获安乐, 行彼行故免轮回,
能作世间圆满相, 是故此尊心不退;
最上妙法最殊特, 甚深难解离言说,
彼诸菩萨妙敷扬, 为敬彼尊心不退;
世间不动及住所, 如是难得甚希有,
演说清净妙法音, 是故此尊心不退;
得生一切如来中, 无我无人离憍慢,
为求此法常在前, 是故殷勤心不退;
无数无等阿僧祇, 得诸如来三摩地,
行彼菩萨如是行, 是故殷勤心不退;
乃至究竟三摩地, 超生彼岸解了知,
如是说彼诸佛法, 是故此尊心不退。
远离轮回三界中, 转于如是妙法轮,
于诸世间常无间, 菩萨应当如是说;
一切世间诸苦恼, 如是浊恶灾难中,
怜愍一切诸有情, 是故菩萨应当说。
菩萨最初说此法, 因兹发起菩提心,
持戒说法无有时, 是故名为发心住。
是时菩萨治地住, 最初降伏如是心,
安乐利益于世间, 如佛远离老病死,
信心念心及精进, 慧心愿心并持戒,
护法舍离无去来, 决定回向诸含识;
若以住彼如是心, 读诵受持大乘典,
远离喧嚣居闲静, 访寻一切亲善友,
善言亲近善知识, 勤求如是真实智,
了达一切诸语言, 胜义谛理亦如是,
晓了如来胜义已, 离诸颠倒无疑惑,
如是平等湛然安, 是名说法真佛子。
治地住中如是得, 善能观察诸菩萨,
演说妙法奉诸佛, 是故佛子应当学。
复次菩萨第三住, 法王教中求佛行,
苦空无常悉了知, 一切自性无来去,
诸法本寂离自性, 明了通达决定心,
住此一切无有惑, 佛子应当如是说。
为知一切众生界, 及阐一切诸法界,
如是世界悉尽知, 是故名为相应行。
地界水界及火界, 如是风界虚空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是诸世界悉尽知,
乃至差别诸世界, 悉见法界自性体,
如是广大智慧尊, 勇猛精进求佛智。
是时菩萨生贵住, 出家生诸如来中,
有性无性心决定, 所生之处常正见。
此地菩萨无退转, 为求佛道心无厌,
于一切法恒修习, 观诸众生如自性。
世间众罪如尘刹, 远离轮回诸果报,
佛子善能分别生, 菩萨悉令离衰老。
过去现在及未来, 一切法智皆明了,
宿殖善友悉同生, 如佛出世亦复尔。
一切如来殊妙好, 入彼三世平等意,
能作如是上妙生, 超越三世种种行。
此名第四菩萨住, 彼能称赞此妙色,
是法悉能解了知, 觉彼菩萨如是生。
此后菩萨称第五, 说名方便具足住,
种种方便化群生, 乐求福业遍往诣,
所作如是广大福, 令诸众生皆解脱,
尽心回向悉获安, 怜愍有情令离系。
世间患难皆救济, 摄伏令彼生欢喜,
各各引导诸众生, 得大涅槃心寂静。
无边一切诸世间, 如是无量无有数,
过诸称量无等伦, 非性非相非究竟。
此为菩萨第五住, 具足方便化群生,
彼佛如是妙圆明, 示现一切诸功德。
无边一切诸众生, 观法自性无迷惑,
疑网有无智了知, 天上人间能坚固。
于佛于法菩萨中, 常行妙行离诸色,
于是广大诸众生, 听闻演说方便法。
烦恼众生使清净, 易化难化悉调伏,
法界或广略敷扬, 非来非去绝诸相,
法界体性非有无, 菩萨三世乐听受,
观察一切心无动, 如是专注于佛法。
泯绝性相孰有无, 本性离染我亦尔,
晓了劫性如幻梦, 为闻如是上妙法。
不退菩萨应如是, 于佛于法菩萨中,
并观行相为有无, 不退非有亦非无。
如来非去非有住, 亦无来与非不来,
生与不生尽不尽, 有相无相非一异,
种种众多彼如一, 胜义谛理离有无,
各各差别众宝严, 菩萨于彼心不退。
真如妙相非有无, 以无相智能解了,
如是差别往集会, 一一天上悉听闻。
复次菩萨童真住, 身口意业悉清净,
施作佛事无有着, 是故随意所生得,
皆从众生行法生, 游行见彼诸刹土,
智慧速疾随意得, 十方殷勤恭敬礼。
菩萨于此无异心, 闻佛演畅微妙法,
能知刹土悉动摇, 如是尽知无有余,
演说游行于佛刹, 刹那遍诣阿僧祇,
随问演说无数义, 自性差别性亦然,
方便音声能照察, 无数佛刹一念中。
复说菩萨王子住, 密行众生非测量,
烦恼障闭妄想除, 事理相应方便说,
种种妙行悉能行, 分别世间过未来,
真俗二谛能了知, 谛求如是微妙法。
善能方便入王城, 如是遍游悉周匝,
于彼往还能自在, 所有王城能照察,
由如灌顶王妙法, 如是威德力亦然,
入彼王城善演说, 是故此为王子住。
此能随顺诸众生, 如佛所化亦如是,
调御出兴悉同然, 得佛安隐住王子。
佛子菩萨灌顶住, 处长最上能利他,
一毛滴水为校量, 思惟校计莫能测。
如是行于诸佛法, 由若一切微尘刹,
众生莫测尘可知, 是故无数应是说。
一切如来及菩萨, 并与过去未来佛,
若以现在十方中, 乃至声闻辟支佛,
从种发生菩提心, 如是此数莫能测。
功德数量莫能知, 最初一念菩提心,
如是世界化群生, 无能超越过于彼。”
是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法慧菩萨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今善说此宝光总持法门。复次善男子!彼诸众生,当得爱乐不可思议诸佛功德一切智慧。善男子!若有众生,但闻此宝光总持正法名号,不须受持读诵,一心恭敬,究竟决定得证佛果。”
时法慧菩萨言:“佛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普贤菩萨言:“佛子!彼等已得如来灌顶甚深智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此会中,得闻如是法者,或有众生手持是经者,是诸众生于佛法中皆得授记。”
是时长老舍利弗,从座而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如生盲人,从昔已来,未曾见闻如是正法。世尊!非但我故,若诸众生不闻此法,彼如是等一切众生,亦如生盲。”
佛言:“长老!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舍利弗即白佛言:“唯愿说此不可思议甚深法故。”
佛言:“舍利弗!汝当往诣命彼梵王、帝释、护世诸天同来此会。”如来敕语舍利弗:“此最胜法印宝光总持之法,于彼道场众会而说。”
是时尊者舍利弗受佛教敕,为问此宝光总持法门,承佛圣旨,往彼梵王、帝释、护世诸天,到已作如是言:“宝光道场,佛待汝来,同时听受,此如是法,今正是时,如来将说此宝光总持不可思议法故,汝等速集,勿过此时,甚难得值,后必追悔。如是最胜法宝,世间难得,甚为希有。”
时彼诸天,闻是说已,即运神通,于刹那顷,梵王、帝释、护世诸天皆来集会,到世尊所,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住立佛前,劝请世尊:“唯愿如来,哀愍我等,及末法众生,说此宝光总持法门。”
于时世尊,默然不答。时诸天众、梵王、帝释、护世诸天,如是三白,殷勤劝请,世尊默然。
是时尊者舍利弗,白世尊言:“唯愿如来说此宝光明总持法故。”复言:“善逝!唯愿说之。”
是时世尊,即于舌根,从口而出种种音声,遍于三千大千世界,同时得闻。“若有善男子为此宝光总持法故,请于如来,是诸众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世尊,复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舍利弗!汝当往诣请妙吉祥童子。”
说如是法时,妙吉祥童子在于异处钵攞(二合)叉娑罗树下,端身正念,结跏趺坐,过于百千万俱胝那庾多日月光明,住大宝庄严楼阁中,梵王、帝释、护世诸天,围绕恭敬,身皆金色,吉祥庄严,光明照耀。是时尊者舍利弗,奉佛教命,往诣妙吉祥童子所,到已即白妙吉祥言:“善男子!如来请汝为于我等,说此宝光总持法故。”
于时妙吉祥童子,语尊者舍利弗言:“此如来者,为何等义?”
舍利弗言:“善男子!汝智慧深远,我非汝曹,是故不任与汝论议。”
妙吉祥言:“止!舍利弗!汝甚愚痴,汝若乐闻,我当为说。”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今乐闻,惟愿仁者,广为我说。”
是时妙吉祥童子,说是语时,即时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清净天宫,及诸天众,上至阿迦腻吒天众,下至四大天王并诸眷属无数俱胝大药叉,将诸梵天王及天帝释护世诸天并诸天女,各各乐闻如是大法,皆来集会,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并余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大梵天王、阿迦腻吒天,如是诸天众等,皆来集会。复有诸大声闻众,其名曰尊者须菩提、尊者摩诃迦叶、尊者大目乾连、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迦旃延、尊者阿𩕳噜驮、尊者誐耶迦叶、尊者摩贺俱絺罗、尊者祖拏判姹迦、尊者梨嚩多、尊者曩祢迦叶、尊者乌噜尾螺迦叶、尊者布啰拏梅怛啰(二合)尼子、尊者罗护罗、尊者钹捺啰(二合)波罗、尊者么涩波(二合)、尊者阿难陀,如是等诸大声闻众,及耶输陀罗五百比丘尼等,皆悉来集。复有转轮王及诸小王,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皆来集会。
是时尊者舍利弗,绕佛三匝,而作是言:“世尊!何因何缘,即于今日,如是大众皆悉云集?云何当知?”
佛言:“尊者舍利弗!是宝光总持法威德力故。”
舍利弗言:“世尊!此宝光总持法门,我今乐闻。”
佛言:“尊者舍利弗!汝当往诣请彼妙吉祥童子、普贤菩萨,此二大士必为汝说。”
是时尊者舍利弗,白妙吉祥童子言:“善男子!汝今当说此宝光三摩地微妙法宝。”
妙吉祥言:“尊者舍利弗!汝等今者为欲闻此宝光总持法故。”
舍利弗言:“今此四众,梵王、帝释、护世诸天,为听是法,故来至此。”
于时妙吉祥即告长老舍利弗,作如是言:“舍利弗!此法秘要不可视听,如幻、如化,云何当说?说听是谁?”
舍利弗言:“善男子!汝今当说,我欲乐闻。”
妙吉祥问尊者舍利弗:“此说当云何言?”
答言:“妙吉祥!空作是说。”
妙吉祥又问舍利弗:“空云何说?”
答言:“妙吉祥!空离言说。”
妙吉祥言:“尊者舍利弗!此空若离言说,我云何说?尊者舍利弗!既一切诸法皆离言说,若作是说,谁能听受?”
长老舍利弗言:“善男子!彼一切法皆离文字语言故,作如是说,是故说空、无相、无愿、非取、非舍、非异、非不异、非离戏论、非不离戏论。”
是时妙吉祥童子、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彼诸菩萨及于梵王、帝释、护世诸天,心大欢喜,同声赞言:“善哉!善男子!善说此宝光总持法故。”
是时尊者须菩提,白妙吉祥童子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云何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此宝光总持法故?”
妙吉祥言:“须菩提!此总持法无生清净,如理受持,离性、离相、非离言说、非取、非舍。此法应如是受持,为他解说。”
妙吉祥童子说是法时,有九十二菩萨皆得勇猛三摩地,复有人天六十二众生得无生法忍。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大悲?”
佛言:“善男子!此菩萨摩诃萨大悲者,若菩萨摩诃萨不舍三界,名为大悲;若令一切众生得见诸佛净妙刹土,名为大悲;若诸破戒众生悉能怜愍护持,名为大悲;若能令一切众生志求般若波罗蜜多,亲近修习,名为大悲;若为一切众生不惜身命,名为大悲;乃至头、目、髓、脑,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为诸众生,名为大悲。复告,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无有异心,等以安乐,离诸邪见,悉令解脱。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大悲,应如是解。”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大慈无量,为诸众生安乐世间,说此宝光总持法故,并此大会诸天及人,皆得安乐利益。”
即时世尊愍诸众生,以梵音声普告诸菩萨摩诃萨言:“汝等今者于未来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谁能受持、广宣流布此宝光总持法故?”是时普贤菩萨、离一切忧暗菩萨、药王菩萨、辩积菩萨、出生一切法王菩萨、无尽意菩萨、海慧菩萨、宝师子菩萨、宝贤菩萨、宝光菩萨、宝髻菩萨、观自在菩萨、等观菩萨、常观菩萨、宝手菩萨、宝积菩萨、宝庄严菩萨、吉祥幢菩萨、法吉祥菩萨、财吉祥菩萨、福德吉祥菩萨、栴檀吉祥菩萨、法慧菩萨、甘露慧菩萨、不思议菩萨、福德庄严菩萨、功德庄严菩萨、相严菩萨、常欢喜根菩萨、众智山峰王菩萨、辩说菩萨、常举手菩萨、持地菩萨、辩意菩萨、虚空藏菩萨、月藏菩萨、清净月藏菩萨、日藏菩萨、出生王菩萨、摩诃弥卢菩萨、坚牢慧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等六十二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摩诃萨,以一音声同时告言:“世尊!我等今者,能于未来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常当受持、广宣流布,为诸众生说此宝光总持法门。”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希有,希有!善男子!汝等为诸众生,能发如是清净大愿。”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男子,此宝光总持微妙正法,为欲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升大宝庄严师子之座,结跏趺坐,即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曰:
“
na maḥ sa maṃ ta va dra ya vo
曩 莫(入) 三 满 多 跋 捺啰(二合、引) 野 冒(引)
dhi sa tvā ya ma hā sa tvā
地 萨 怛嚩(二合、引) 野 么 贺(引) 萨 怛嚩(二合、引)
ya sa hā kā ru ṇi kā ya ta
野 么 贺(引) 迦(引) 噜 抳 迦(引) 野 怛
dya thā oṃ va ra ṭi va ra
你也(二合、引) 他(引) 唵(引) 婆(引) 啰 胝(引) 婆 啰
ṭi va ra va ra ti sā hā
胝(引) 婆 啰 婆 冷 帝 萨嚩(二合、引) 贺(引)”是时世尊,如是三说此宝光总持秘密微妙最上甚深广大法宝。
是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法与法者,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无法即法,即一切义,即无性义,一切法义即等虚空义,一切法即无数义,无数义即一切义,无数义即一切法义。”
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说此一切法?”
佛言:“善男子!吾说此一切法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如是此六识及十二缘行。善男子!是故我今作此说故,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生灭。”
是时,妙吉祥童子白普贤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佛子!此宝光总持法门,菩萨云何受持?”
普贤菩萨摩诃萨,告妙吉祥如是说言:“善男子!此宝光总持如法而说,如理受持。何故?本性不生、不灭故,非相、非空故,无性即自性故,自性即无性故。善男子!此宝光总持如是不应执着,受持观察故,智慧决了,应如是住,分别解说。善男子!此宝光总持观法自性义故。”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二